栏目导航: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正文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培养方案(2022)

2023-10-10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5136)

一、培养目标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信息化、农业装备、农业设施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管理,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交叉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分别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习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安排在暑假集中授课,或者任课教师以在线的方式进行授课。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基本学制均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5年。

四、培养方式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实践与课程教学、学位论文工作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校外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第一导师是落实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责任人。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领域主干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其中,公共学位课6门,共9学分;领域主干课45门,不低于11学分;选修课23门,不低于4学分;实践环节6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详见课程设置表。

补修课程除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相关科目之外,还应该学习与专业领域紧密相关的基础课程,如软件工程、MATLAB编程。补修课程须随本科生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学院提供研究生必读书目清单,研究生导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提供补充阅读书单。

实践环节:积极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围绕本领域学位授予要求制定实践训练大纲,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实践训练时间不少于6个月。实践期满,研究生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根据实践训练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鼓励采用灵活的实践、实习形式。在读期间,参加学科竞赛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校级及以上立项资助并按期完成;开展科研训练,参加学术会议且论文被收录或作会议报告。达到上述条件之一,可以获得1个实践学分。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革新、推广应用、生产管理等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农业装备、农业设施等方面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开题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开题完成后,结合实践过程开展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项目设计开发、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发明专利、技术标准等作为主要内容,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2.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委员会均至少有1位专家来自校外。

3.修满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查同意后,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附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课程设置表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备注

 
 

全日制

 
 

非全日制

 
 

 

 

 

 
 

公共基础课

 
 

2022100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2

 
 

2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9学分

 
 

20221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202217001

 
 

研究生英语

 
 

48

 
 

3

 
 

1

 
 

1

 
 

外国语学院

 
 

考试

 
 

202208001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16

 
 

1

 
 

1

 
 

1

 
 

信息工程学院

 
 

考试

 
 

202201070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32

 
 

2

 
 

1

 
 

1

 
 

生命科技学院

 
 

考试

 
 

专业必修课

 
 

202208015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案例

 
 

48

 
 

3

 
 

1

 
 

1

 
 

信息工程学院

 
 

考试

 
 

11学分

 
 

202208016

 
 

农业大数据采集与分析

 
 

32

 
 

2

 
 

1

 
 

1

 
 

信息工程学院

 
 

考试

 
 

202208017

 
 

人工智能数学基础

 
 

32

 
 

2

 
 

1

 
 

1

 
 

信息工程学院

 
 

考试

 
 

202208018

 
 

软件开发与应用

 
 

32

 
 

2

 
 

1

 
 

1

 
 

信息工程学院

 
 

考试

 
 

202208019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32

 
 

2

 
 

1

 
 

1

 
 

信息工程学院

 
 

考试

 
 

 

 

 

 
 

202201101

 
 

高级设施作物栽培学

 
 

32

 
 

2

 
 

2

 
 

2

 
 

生命科技学院

 
 

考试

 
 

4学分

 
 

202208020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32

 
 

2

 
 

2

 
 

2

 
 

信息工程学院

 
 

考试

 
 

202208021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

 
 

32

 
 

2

 
 

2

 
 

2

 
 

信息工程学院

 
 

考查

 
 

202208022

 
 

农业机器人

 
 

32

 
 

2

 
 

2

 
 

2

 
 

信息工程学院

 
 

考查

 
 

202208023

 
 

农业遥感数据处理技术与应用

 
 

32

 
 

2

 
 

2

 
 

2

 
 

信息工程学院

 
 

考查

 
 

202208024

 
 

数字图像处理(Python语言)

 
 

32

 
 

2

 
 

2

 
 

2

 
 

信息工程学院

 
 

考查

 
 

202208025

 
 

专业英语

 
 

32

 
 

2

 
 

2

 
 

2

 
 

信息工程学院

 
 

考查

 
 

202208026

 
 

智能视觉感知技术

 
 

32

 
 

2

 
 

2

 
 

2

 
 

信息工程学院

 
 

考查

 
 

202212041

 
 

矩阵理论

 
 

32

 
 

2

 
 

2

 
 

2

 
 

数学科学学院

 
 

考查

 
 

 

 

 
 

202208029

 
 

软件工程

 
 

32

 
 

-

 
 

12

 
 

自修

 
 

信息工程学院

 
 

考查

 
 

 
 

202208030

 
 

MATLAB编程

 
 

32

 
 

-

 
 

12

 
 

自修

 
 

信息工程学院

 
 

考查

 
 

 

 

 

 
 

 
 

校外实践研究与实践报告

 
 

 
 

6

 
 

34

 
 

34

 
 

实践基地

 
 

考查

 
 

6学分

 

上一条: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 下一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培养方案

Copyright ?2023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